当前存在投放主体意识弱、终端处理设施不匹配、地方财政压力大等问题。
垃圾分类关系千家万户,是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的关键“小事”,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更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一直牵挂在心,2016年12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强调: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2018年11月在上??疾焓敝赋觯豪掷喙ぷ骶褪切率鄙?,垃圾综合处理需要全民参与,上海要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办好;2019年春节前夕,在北京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鼓励老街坊们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搞好垃圾分类和环境卫生。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深刻指出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推行垃圾分类的具体要求,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垃圾分类由点到面成效初显
近年来,各地、相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向纵深推进。
垃圾分类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按照中央改革部署,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报请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方案》,对垃圾分类做出全面部署。2019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7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
重点城市垃圾分类全面推行。根据《方案》要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部分地级城市等46个重点城市(以下简称46个重点城市)全部出台了垃圾分类工作细化方案。46个重点城市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正在逐步建立,已配备厨余垃圾分类运输车近5000辆,有害垃圾分类运输车近1000辆。
党政军机关等公共机构率先垂范?!斗桨浮酚》⒑?,相关部门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关于在医疗机构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通知》《关于军队单位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意见》《关于在学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部署推进党政军机关、学校、医院率先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截至目前,134家中央单位、27家驻京部队和各省直机关已全面推行垃圾分类。
先进地区垃圾分类经验得到总结推广。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有关部门通过组织召开现场会、印发内部信息等形式,积极总结推广上海、浙江、厦门、广州等地垃圾分类好经验好做法,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收运体制不适应分类要求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与中央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公众参与分类投放主体意识弱。目前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基础了解层面,没有充分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是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导致公众不愿意分类;部分地区分类方法求多求全,不便于学习掌握,导致公众不会分类;同时,公众对分类后的效果和作用也有质疑。
先分后混问题突出。收运体制不适应分类要求,现阶段大多数城市小区垃圾收运模式是由物业车辆将垃圾运至小区附近的垃圾楼,再由环卫车辆运至垃圾转运站进行集中,最后运至终端处理场所。由于分类收运能力不足,即使居民进行了分类投放,后续收运也是“一锅烩”,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公众垃圾分类的积极性。